宁圣新闻 > 研究报告 > 宁圣观点:对最近P2P爆雷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宁圣观点:对最近P2P爆雷问题的分析与总结

2018-07-30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2/1567386857672076867.jpg


近期,在监管整治与宏观经济去杠杆的双重作用下,P2P平台迎来了一次暴雷潮。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在6月,停业及问题P2P平台的数量达到80家,而截至7月25日,当月的问题平台已经突破了100家。涉及地区看,问题平台多分布在江浙沪地区,后蔓延至北京和深圳,其中不乏累计成交额超百亿的平台,集中式的爆雷也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近期一系列的“暴雷”潮呢?我们认为,在宏观层面去杠杆的大背景下,货币供给收紧,传导到微观层面的表现为资产端的资金供给不足,整个网贷行业的流动性趋紧,再加上投资人恐慌情绪蔓延,使得多家平台出现了挤兑潮,在产品期限错配的情况下,很容易出现兑付问题。

P2P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

但是,不可否认,P2P在普惠金融方面,特别是服务中小微群体上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国内外整体低迷的经济形势影响,目前中国实体经济增长乏力、对外出口增长难以为继。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撑的民营企业,因为其先天的劣势很难得到传统金融机构的扶持。

而另一方面,我国居民财富数量巨大,投资渠道有限。以P2P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正好抓住了这个机遇,为中小微企业和投资者建立了合作的桥梁,被视为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希望。所以,P2P肩负着服务实体经济,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是一个真正的朝阳行业。

行业合规标准亟待完善

虽然P2P起到了服务实体经济的作用,但是由于是一个新生事物,其行业制度建设相对滞后,这就导致整个行业的在发展初期鱼龙混杂。由于准入门槛较低,许多抱着诈骗目的的平台相继进入P2P行业,通过资金池非法集资、发假标自融,编造高收益项目吸引投资者,用旁氏骗局的手段借新还旧,不断的滚雪球,最终资金链断裂,导致众多投资人血本无归,导致整个P2P行业背上了骂名。

所以,在行业乱象丛生的背景下,监管层推出了57号文等一些列的监管条例,意在净化市场,通过资金存管、信息披露、额度限制等监管细则约束平台合规经营。当下行业的”暴雷潮”不失为一个去伪存真,重新洗牌,淘汰“劣币”平台的积极现象,对于意在合规经营的P2P来说,必须抓住这次行业洗牌的机遇,积极拥抱监管,踏踏实实的服务好实体经济,提升品牌形象。

一、我国P2P行业概况

2013年以来我国P2P行业开始出现爆发式增长,机构数量和成交量成倍增长,2014年初P2P运营平台数量仅有657家,贷款余额只有不到309亿,但到了18年6月底,P2P运营平台数量已经达到1836家,贷款余额更是达到惊人的1.32万亿规模。

P2P诞生之初监管处于空白期,这也造成网贷平台水平参差不齐,行业准备门槛较低,许多缺乏金融知识背景和风险管理能力的玩家纷纷入场,这为以后行业系统性风险暴露埋下隐患。历史上,所谓P2P集体的“暴雷”潮并非首次出现,早在2015年底,以e租宝为代表的一系列风险事件出现后,监管部门在2016年开展了针对P2P行业的大规模整治行动,以限额、存管为代表的监管政策也在随之密集公布。16年这一轮“暴雷”潮之后,网贷行业便迎来了一轮洗牌。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显示,当年2月到8月间,问题平台的数量逐月递增,直到10月才逐渐稳定。

但这次的情况不同于上次,2016年停业平台以跑路和倒闭居多,大部分问题平台都是没有资金存管,打着P2P的幌子进行集资诈骗。而经过上一次的监管整顿、行业洗牌,这一次的问题平台多为集中在流动性问题,其中不乏一些运营了多年的老平台。

二、P2P“暴雷潮“的原因分析

1.宏观层面,流动性收紧

前些年,在宏观的货币宽松的大背景下,市场资金充裕,P2P等互联网贷款大发展的2013-2016年,M2增速保持在13%左右,流动性相对宽松,P2P的资金端供给充足。对投资者而言,P2P产品的收益率要明显高于银行理财产品,根据网贷之家的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初P2P的综合收益率可以达到15.81%,其中民营系平台综合利率更是高达16.18%,对资金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所以,宏观经济向好、货币宽松的条件下,为P2P的发展,特别是资产端的扩张提供了很好的土壤。

但是,流动性宽松的局面在今年发生了反转,今年以来全社会融资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凸显。17年开始,金融体系去杠杆,货币创造活动放缓,M2同比低增开始成为新的常态,到今年6月M2同比增速仅有8%,创历史新低。而今年开始,监管对影子银行加强了规范,非标融资被限,尤其是二季度非标融资逐月大幅负增,导致市场整体信用偏紧,社融存量增速6月降至9.8%,同样也是创下了历史新低。

资金端

在去杠杆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所带来的局面就是货币增速放缓,对应着资金减少,P2P也面临投资资金退潮的问题。货币不再超发之后,部分追求流动性或者有其他资金使用需求的投资者,倾向于撤出资金,到今年6月P2P的贷款余额增速已从前两年的100%以上降到30%左右,而每月新增的投资者数量在今年2月就同比负增,这对正规运营的P2P平台,会导致负债端的不稳定性增加,其中管理不善、资金链脆弱的平台首当其冲。说白了,就是一些玩期限错配的P2P平台,因为去杠杆造成的“钱荒”,资金链断裂出问题。

资产端

另一方面,偏紧的融资环境下,宏观上结果是违约风险上升,在整个社会信用风险升温的背景下,因为P2P的融资方一般是资质较差的小微企业和自然人,坏账率必然率先提升。当平台不良资产余额超过了风险准备金,进而超过平台自有资金的兑付能力时,该平台就会爆发风险。

2.行业层面,监管推进、合规压力成“爆雷”导火索

P2P发展本身有不规范性。国内P2P平台由于长期缺乏监管,业务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地方,自融、期限错配以及资金池成为常见的经营方式,部分平台本身产品不合规,自身风控能力又差,坏账率高企,一旦有集中兑付需求,就很容易爆雷。

监管的推进和合规压力是P2P集中爆雷的导火索。P2P行业在6月开始集中爆雷,也可能跟之前监管下达的6月大限有关。互联网金融发展中出现的合规问题也引起了监管的注意,自2016年开始监管层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文件:

去年12月,P2P网贷风险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于向各地P2P整治联合工作办公室下发了《关于做好P2P网络借贷风险专项整治整改验收工作的通知》(57号文),要求各地在2018年4月底之前完成辖内主要P2P机构的备案登记工作、6月底之前全部完成;并对债权转让、风险备付金、资金存管等关键性问题作出进一步解释说明。

此前监管下达的6月大限,导致不少投资者为了规避风险,选择提前撤出资金,这对P2P平台又带来了极大的流动性压力。同时在强监管的大背景下,合规要求也增加了平台的运营成本。

具体来说,从行业层面来看“暴雷”的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种:

诈骗

这种平台目的很明确,就是捞一波就跑路。比如伪造执照、背景实力等信息,借款资料造价,打造看似一个合规、毫无披露的高大上平台,利用高息的诱惑捞一笔。甚至前期正常开展网贷业务,有部分标的为真实的,前期均正常还款,营造出平台高额收益,正常经营的假象,之后借新还旧,并通过制定苛刻但获利丰厚的邀新条件以及新手标收益等等。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e租宝,这种平台先发布超高收益的标的来吸引投资人,标的期限到期的时候,平台就用新投资人的钱向老投资人偿还本息,也就是拆东墙补西墙。再如恒金贷,宣布开业并称连续三天优惠活动,不料,上午上线,下午就跑路了。提现困难,是指平台通过各种操作手段,限制投资人提现的行为。

发假标自融

这类P2P平台目的也很明确,从成立之初就是为关联公司输血的。发布假标、夸大融资项目的融资金额等获取资金自用。

比如海航旗下的系列P2P,老板关联公司缺钱了,通过层层运作制造假标的,融到的钱输送到自己的公司,支持自己的主业。或者,平台将融到的钱再拿去投资暴利和非法行业,比如虚拟币、炒房、炒股、高利贷等等。资金链一旦断裂,平台出现逾期,提现困难,事情发酵跑路就在意料之中了。

拆标错配

拆标有两种:第一种是额度拆分,第二种是期限错配。从额度上拆分比较容易理解,举例来说就是一个100万的贷款申请,拆成2个50万的标,或者5个20万的标。期限错配,举例来说就是一个一年期限的产品,拆成2个6个月期限的产品卖给投资人,等到第一个投资人6个月产品到期,再拆成另一个6个月期限产品卖给第二个人投资人。平台为了迎合投资人短期投资的偏好以提高平台人气,往往将长期标的拆成若干个短期标的。

如果短标的投资人到期退出后,新投资人投入的资金减少,而借款人又还没到还款期限,平台这时候就会因为资金流动性问题而产生提现困难。

经营不善

这类平台本意不算坏,可能是风控能力不足、实力不够,对借款人的调查和审核不过关,导致逾期率和坏账率上升,如果平台没有一定的兜底能力以覆盖风险,平台就会面临倒闭的风险。

一般平台面对逾期,采取的方式有四种:处理抵押物、加强催收、展期(即延长还款时间)和续贷(即借新还旧)。而一般P2P的资产端以纯信用贷款为主,一般难有抵押物覆盖敞口,平台的不良资产处置能力有限,造成借款人违约成本较低,平台要通过催收收回不良贷款,费时费力,也造成了坏账居高不下的原因。

政策影响

网贷行业每次有新政策出来,都有一批平台有动作,有些是为了合规做调整,比如备案登记、银行存管、资产限额。有些不良平台自知无法达到合规要求,则趁政策大限时间没到赶紧大捞一笔跑路。

以上多项因素叠加,导致一些规模较小、业务链条不完备的平台很可能会暴雷。

3.微观层面,债务短期化,信用风险升温

值得警惕的是,居民和企业债务短期化的特征,又可能进一步加剧风险的暴露。P2P大面积“爆雷”有一个特点值得重视,就是P2P的平均借款期限都很短,大多在1年以内,在信用收紧、经济承压的环境下,P2P网贷整体上更早地面临到期偿付的问题,因而也就率先出现了大面积的违约。但短期债务并不是P2P所独有,从社会整体的债务情况来看,过去我们的确经历了并且仍在持续发生着债务的短期化。

从个人信贷层面来看,17年起居民的短期贷款开始持续高增。16年居民部门短期贷款月均新增规模仅不到500亿元,而17年以来的居民部门月均新增短贷超过1600亿元,是16年的三倍以上,而居民部门短期贷款的余额增速则从17年初的7%高增至18年6月的19%。

从企业层面来看,企业也在追求短期流动性融资,17年以来信用债融资呈现短期化。就新增信用债发行数据看,短融发行额在信用债中的发行占比从2016年的42.76%攀升至2018年上半年的50.85%,超短融发行额在信用债中的发行占比从2016年的35.06%增至2018年上半年的44.04%,升幅显著。新发信用债加权平均期限持续缩短,由2016年的3.14年下降至2018年上半年的2.39年,企业信用债融资趋于短期化。

而由于P2P负债端的投资人,普遍偏好短期高收益的标的,而融资方为了符合市场的需求,被迫使得债务期限的短期化,意味着融资方偿还借款期限的周期越来越短。而我们知道,一般企业的项目投资都是以年为单位的,一年之内的短期债务期限往往会给企业带来极大的流动性压力,许多融资方不可避免的出现“短贷长用”的现象,再加上宏观层面去杠杆的压力,使得融资方的资金压力越来越大,下沉到微观层面,就表现为融资方的信用风险升温。所以,这一轮的“暴雷”更多的是由于宏观层面的流动性风险不断的扩散,最终影响到微观层面的融资方信用风险上升。


三、“暴雷潮”后或迎来曙光

1.政策层面的利好

货币政策进一步宽松,央行放水5020亿元

7月23日,央行开展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5020亿元,缓解了市场的“钱荒”问题,而本轮“放水”最终流向就是小微企业融资贷款,地方融资平台、基础建设项目等。

之前由于货币流动性不足,信用债市场发生融资困难、股市大跌、多家P2P平台爆雷事件;为了避免金融市场发生短期危机,央行投放一定流动性,对于改善实体经济融资环境起到很大作用,同时对P2P行业也是一重大利好。

监管将落实验收细则,提速网贷备案

据接近监管层人士透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或将于7月底或8月初落实180多条验收细则,提速网贷备案节奏;统一全国现场检查标准,进行分类名单式管理,监管主要职权依旧在于银保监会,而地方金融办只负责落地执行,我们认为网贷行业深陷信任危机,只有金融监管给网贷行业指明发展方向,明确合规底线,才能够力挽狂澜。

各互金协会为P2P发声

7月13日,深圳市互金协会发布《关于积极稳妥应对当前P2P行业流动性风险及做好退出工作的通知》,协会推进网贷机构依法依规整改,规范企业行为,优化行业秩序,化解行业风险。并要求网贷平台要积极稳妥应对舆情,及时消除公众误会,如可能出现流动性危机,应该及时上报。

7月16日,广州互金协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网贷机构风险防范及稳妥退出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网贷平台严格落实中央及省市对网贷限额等监管要求,进一步做好风险防范及稳妥退出工作,以化解退出可能造成的风险。平台若出现项目逾期,严禁跑路、失联!7月27日广州互金协会下发通知,要求下架计划类理财产品,同时将严厉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

7月16日,上海市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召开网贷机构座谈会,会议希望监管部门能够加速备案政策的具体落地,能够成熟一家备案一家;公安机关严厉打击非法机构,维护好投资人的权益。

7月17日,江苏互金协会要求各网贷平台的客服热线、实际控制人、高级管理人员通讯工具必须保持24小时畅通,加强对官网的及时维护,确保官网正常运行,投资人能及时了解平台信息。

7月17日,北京互金协会召开专题座谈会,会议主题是齐心协力,防控风险,促进互联网金融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

协会鼓励各机构及时配合扫黑除恶治乱专项行动,积极举报恶意攻击正常运营的网贷平台的行为,并要求各成员单位若受到恶意攻击,收集并提交完整的证据链条以保护自身及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从以上几点可以看出,无论是监管层面还是行业自律层面,都透露出了一个积极的信号,指引网贷行业走上合规健康的发展了道路。

2.行业层面的利好

淘汰“劣币“平台,净化市场

打折高收益的诈骗平台迟早要出事,只不过不知道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这种平台的持续存在就意味着行业的泡沫依然没有挤破,等到网贷发展进入规范期以后,草根起家的P2P终究被监管层纳入到正规军中,那些非法集资的诈骗平台早晚要现形。

目前市场的状态就是泡沫不断挤出,“良币“驱逐”劣币“的状态,对行业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抱有侥幸心理的投资人不希望这类不规范的平台“暴雷“,而真正希望行业健康发展的人想看着这些诈骗平台早点关闭,就是这种矛盾的心态。像唐小僧这些平台不”雷“,外界还会把P2P清一色认为是骗子,这个有色眼镜不是说摘就能摘的,当然认知也不是说变不能变的。

而对于那些合规发展的平台,唐小僧的存在对它们哪里公平,同样的赛场,合规经营还不如当“骗子“平台赚钱多,行业良性发展无从谈起。而那些走钢丝的平台终于在市场缺钱的大环境下无处生存了,从长远看,对行业发展绝对是利好。

利好合规“玩家”

P2P平台爆雷潮并不意味着P2P商业模式的终结。相反,未来P2P行业集中度仍将进一步提升,随着行业合规程度的进一步提升,能够幸存的P2P平台将会是极少数。而经过本轮行业的洗牌,去伪存真,那些真正在合规做普惠的P2P平台必然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逐渐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1]姜超、杜佳、李金柳.从P2P“爆雷”看违约风险,2018

[2]大鹏聊网贷P2P. 一大波利好来袭!P2P迎曙光,2018

[3]小清清. P2P暴雷,原因竟出在这儿,2018

156090857479202677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