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圣新闻 > 研究报告 > 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概况及启示

2018-07-01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2/1567386857672076867.jpg

全球形成了包括瑞士、英国、美国、香港、新加坡、卢森堡、巴拿马及加勒比、巴林岛和阿联酋为主的九大财富管理中心以及其他一些规模更小的中心。

多年来,新加坡一直是亚洲地区最成熟和推崇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我们对新加坡财富管理中心在规模、成本和利润优势方面进行了全球化比较,分析促进其快速发展的主要动因,为中国企业去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发展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一、新加坡财富管理中心的全球竞争力

我们从财富总规模、成本和收益三个维度来比较新加坡与全球其他主要财富管理中心的竞争力。

1.IMV总量位居全球第六

2017年,全球财富总量(金融和非金融资产)高达323.4万亿美元,金融资产财富总额为175万亿美元,占总量的54%。其中,8.6万亿美元为国际市场容量(IMV。IMV指在资产持有者居住地以外管理的资产)。

自2013年以来,国际各财富管理中心规模出现较大转移,巴拿马及加勒比地区,之前是全球第二大财富管理中心,但是逐渐被亚洲市场超越并取代。一些成熟度相对较低和规模较小的财富管理中心逐渐失去吸引力。

新加坡IMV总量为0.47万亿美元,占全球市场总量约5%,在九大主要财富管理中心中排在第六位,低于其邻边财富管理中心香港(第四位),这说明,新加坡地区国际高净值客户人数少于香港。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3/1567474121107052000.png

数据来源:德勤《2018年全球财富管理排名》报告,宁圣企业管理研究院整理

2.成本位居全球第三

新加坡成本位居全球第三,年复合增长率为0.3%。其较高的成本主要是由于在数字财富管理基础设施方面的投入,以及多元化产品与服务带来的合规成本和人力成本,但总体而言,其成本水平多年来较为稳定并略有下降趋势。随着市场整合的进一步加大,规模经济凸显,以及数字化财富管理转型之后,也有望带来进一步的成本降低。

数据来源:德勤《2018年全球财富管理排名》报告,宁圣企业管理研究院整理


3.收益位居全球第二

自2013年以来,新加坡收入利润率逐年增长,2107年底预测为92个基准点,年复合增长率为1.5%,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瑞士。边际利润率2017年预测值为25%,年复合增长率为5.5%,从2013年的第五位上升至全球第二位。

不断加大的财富管理行业竞争,包括数字化财富管理平台的接入,挤压了私人银行的收入。此外,行业透明度的增加,也使得客户可以对产品价格、产品表现和总体价值进行评估和筛选,价格敏感度提高。新加坡财富管理公司,尤其是私人银行,通过交叉销售或扩展产品线等方式深入高净值客群,有效开发客户资产。

随着全球化及透明度的进一步加大,全球财富中心的利润率差距有逐步缩小的趋势。

数据来源:德勤《2018年全球财富管理排名》报告,宁圣企业管理研究院整理

4.与主要竞争对手瑞士和香港的其他要素比较

相比历史悠久的瑞士,新加坡的劣势也较为明显,如缺乏财富管理领域的专业人才,不同市场的客户偏好、文化和投资需求各异,不能单纯依靠从其他发达市场引入人才来解决问题。为此,新加坡金管局协助建立了一所财富管理学校,瑞士信贷也创建了一个针对亚洲私人银行雇员的培训中心,但短期内这一缺口仍难以弥合。

从资产配置结构也可看出,与瑞士相比,新加坡资产管理行业尚显稚嫩。资料显示,2016年新加坡在管资产有高达42%配置在股票上,尽管这一比例低于2001年的54%,但仍明显过于集中。瑞士的资产管理行业,以股票、共同基金、债券、结构化产品、货币基金等多维构建其客户财富组合,资产配置结构明显更加多元化、分散化。

此外,相比瑞士所吸引的客户财富的全球化程度,新加坡的客户群较为集中,市场有言“20年前,最大市场是印尼,10年前是台湾地区,现在则是中国内地”。在这一拥挤的市场上,争取客户的成本高,而收益率则不一定有瑞士乐观。

另外,香港的金融行业发展也非常成熟,由于同在亚洲,在客群方面与新加坡有着直接的竞争。尤其是财富管理行业,凭借紧靠中国内地的地理位置优势吸引了大量的内地投资者。根据近两年公布的数据,新加坡增速放缓,香港的资产管理规模仍高于新加坡,其余指标也与新加坡不相上下,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二、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内动力

亚太市场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而新加坡位于亚洲的心脏地带,为全球投资者提供了进入亚太市场绝好机会。除了拥有战略地理位置,它出色的商业基础设施、全球互联互通和贸易联系,使投资者能够在7小时的飞行时间内进入亚洲市场。新加坡金改后,发展最成功的还是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领域。新加坡被公认为亚洲首屈一指的财富管理中心之一,相比其他金融中心,无论公司数量、管理规模都具备较大优势。据新加坡金融管理局调查数据显示,2016年底资产管理规模已达2.7万亿,在全球财富管理中心的各项指标均排名前列。

近10年新加坡管理资产规模基本保持增长

1567476663676027127.png

数据来源:新加坡金管局,宁圣企业管理研究院整理

如今,新加坡有一个广泛而多元化的资产管理群体。除了传统领域的全球和本地资产管理公司,还有越来越多的另类投资者,包括对冲基金、股权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管理公司。

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因包括:

1.新加坡个人和企业的税费水平很低

新加坡的税款由新加坡税务局征管。新加坡现行的主要税种包括企业所得税、商品和劳务税、个人所得税等。在投资者这一端,新加坡的个人投资者如果投资的是房地产基金或单位信托基金,则无须缴税,机构投资者没有优惠,非居民投资者则几乎不用缴税。

新加坡实行累进税率制,是公认的世界上税率最低的国家之一。在扣除个人所得税减免额之外,个人所得税税率保持在0-22%之间。公司利得税目前最高只有17%,且实行区域征税制度(即海外收益不征税)。企业税方面,新加坡是公司税税率最低的发达国家之一,只有17%。此外,新加坡没有遗产税,免全球双重课税。

新加坡允许离岸基金和境外个人投资者享受“超国民待遇”。在政府金融激励计划(Financial Sector Incentive Scheme)中,对海外基金设立的新加坡分支机构提供税收优惠。受新加坡监管机构认可的单位信托基金(Unit Trust)仅需缴纳少量特定的收入税。而离岸基金享受免税优惠。

具有国际竞争力税收激励政策的实施,加快了区域性和全球性总部公司、高净值人群及其巨额财富向新加坡的集聚,促进了新加坡科技类小企业的发展与壮大,有力地配合新加坡建设以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为重要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2.新加坡社会稳定、法制健全

新加坡拥有全球公认的高效且完善的法律体系,被视为亚洲最廉洁的国家之一。新加坡政府将法制作为获取经济价值的有效基石,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并合理运用法律法规,不断促使新加坡成为亚洲重要的商务中心和法制国家。新加坡的商业法律体系以公平和公正著称,尤其是在东南亚商业问题的调解、仲裁和审判方面。

MAS金融监管职能由“金融机构监管组团”实施,由银行署、保险署、证券期货署、市场体系与风险顾问署、监管政策署、监管法律服务署组成。新加坡的金融行业属于混业经营,保险、银行和证券业基本上是并驾齐驱的,专门的法律署有利于整个法律体系的完善。新加坡金融法律体系由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期货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汇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简称MAS)发出的信函及其他相关法规所组成,这些法律主要由MAS制定并经国会批准后颁布实施。

新加坡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行业整体声誉良好。《新加坡保密法》甚至比瑞士更为严格,如违反该法,个人可被处于不超过12.5万新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三年的监禁,或者并处。如果是团体犯罪,可以处于不超过25万新元的罚款。

3.良好的监管环境,有效防范风险

按照MAS现任负责人所持的观点,金融监管不应该让市场感到窒息,而是应该促进市场的运作,监管者可以提供“交通灯”和“道路指示牌”来进行引导,但道路安全最终还是取决于公路上的司机,也就是金融业的从业者。

因此,作为政府金融管理部门,MAS设定科学合理、严格有效的金融业发展基本规则,督促各被监管对象严格执行规则,着力维持公平、公开、公正的金融业竞争秩序,有效防范金融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而绝不是通过严密的规制来防止金融领域单个金融机构、产品或项目的风险。同时注重于对客户的保护,以及投诉渠道的畅通,要求定期的报告和客户资金的隔离存放。

MAS的总体目标是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一方面,MAS认为防范风险是金融体系的命脉,期望能够减少金融机构的倒闭的风险和影响,要求金融机构有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足够的内部监控,完备的应急预案,另一方面,MAS认为过于严格的监管将严重削弱金融机构的竞争力、创新力和进取心。

MAS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对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检测和缓解,充分评估主要金融机构能否有强大可靠的恢复和解决问题的计划,并帮助其改进,此外,为了防止金融机构被洗钱、恐怖主义所利用,MAS也要求金融机构有强大的反洗钱系统和反洗钱的能力。

4.新加坡无外汇管制,汇率表现相对稳定

新加坡的货币为新加坡元(新元),为可自由兑换货币。新元无外汇管制,资金可自由流入流出,企业利润汇出无限制也无特殊税费。为保护新元,实行新元非国际化政策,主要限制非居民持有新元的规模。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通过将新加坡元的贸易加权汇率维持在一定目标区域内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新加坡元对美元兑换率有小幅波动,总体稳定。

近5年新加坡汇率走势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3/1567481953309016087.png

数据来源:WIND

5.数字化基础建设良好,数字财富管理发展迅速

新生代的兴起,改变了对理财需求的表现形式。技术更新迭代的速度加快,周期变得更短,数字驱动商业模式革新成为一种新常态。数字化能力是当前财富管理中心快速发展和提高竞争力的又一重要新动力。新加坡政府在2001年就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信息与应用整合平台战略,旨在建立一个完全信息化的社会。2006年开始将数字化转化为实际经济推动力。2015年,在全球财富科技的发展浪潮下,新加坡财富科技公司快速爆发。

当然,这需要监管对新技术的前瞻性支持。在财富管理及数字化智能投顾方面,新加坡金管局尤其严格的一方面,如严格准入标准和牌照化控制,需要获得其批准的投顾和资本市场服务牌照才能提供针对零售客户的线上或线下财富管理业务,但另一方面,新加坡金管局也有其灵活和创新的方面,例如它是全球最早引入沙盒监管的国家之一。在金管局限定的业务范围内,在确保投资者权益的前提下,允许入选机构将财富科技创新迅速落地,随后根据业务的运营情况决定是否推广。

三、对中国的启示

1.中国企业去新加坡开设财富管理公司的启示

随着全球财富的急剧增长,当中国等新兴市场开始推广“大管理时代”的概念时,新加坡已经成功地从亚洲美元中心发展到离岸财富管理中心。早在2016年,新加坡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就已经达到2.7万亿新元。而瑞士国家银行成立的第一个海外分支机构就落户在新加坡,这也给中国企业去新加坡布局带来了启示。

地理区位的启示

从宏观角度来说,新加坡是中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沿线国家,也是首个与中国签订自由贸易协定的国家。作为成熟的发达经济体,处于东南亚核心位置的新加坡发展趋势迅猛,吸引了众多海外投资者的关注,尤其是中国投资者。根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截至 2015 年 10 月,新加坡已成为中国第二大对外直接投资目的国。种种迹象都表现出新加坡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两国之间有稳固的政治基础和经济基础。

内部区位的启示

税收对于中国企业来说,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为税收作为企业成本支出大箱,直接关系到投资人的利益进而影响企业的交易规模和利润指标。目前,新加坡的个人所得税是2%—20%,美国最高税率是35%,欧盟国家的平均所得税高达36%。在企业所得税方面,新加坡已从2009下降到17%,并逐渐下降,美国为35%,欧盟平均为21%,在新加坡税种中没有资本利得税和赠与税收。境外投资收益汇入新加坡免税等这些优惠措施极大地促进了企业增值扩张,实现再投资;外资的管理成本给予了优惠税率;2008年2月起,新加披不再征收遗产税,吸引了大量高净值投资者在新加坡投资。例如,面薄的创始人萨瓦瑞在公司上市之前放弃美国国籍,申请成为新加坡居民。主要原因在于新加坡为像萨瓦瑞这样的亿万富翁提供优厚的税收优惠,萨瓦瑞的主要收入来自于资本收益,而新加坡居民不需要缴纳资本利得税,最高的个人所得税只有20%。而美国资本利得税为15%,2012年个人所得税最高达到35%。

所以横向比较可以发现,中国企业如果要投资海外市场,新加坡以其得天独厚的税收优惠政策,不失为第一个优先选项。各国家地区的税率比较如下图所示:

税率

新加坡

中国

美国

欧盟

个人所得税

2%~20%

3%-45%

10%~35%

最高平均36%

企业所得税

17%

25%

35%

平均21%

资本利得税

15%

20%~30%

法制保障的启示

法律完备、执法严格、监管有效、秩序井然,是许多到访过新加坡的外国人的普遍感受。新加坡金融法律体系由银行法、保险法、证券法、期货交易法、基金管理法、外汇交易法以及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onetary Authority of Singapore, 简称MAS)发出的信函及其他相关法规所组成,这些法律主要由MAS制定并经国会批准后颁布实施。

新加坡财富管理和私人银行行业整体声誉良好。《新加坡保密法》甚至比瑞士更为严格,如违反该法,个人可被处于不超过12.5万新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三年的监禁,或者并处。如果是团体犯罪,可以处于不超过25万新元的罚款。

而相对来说,中国金融市场法制健全与监管严格程度无法与新加坡相提并论,由于违法成本较低,许多企业为了谋取不正当利益甘愿以身试法,以较小的代价换取较高的回报。以资本市场为例,前些年发生的万福生科等上市公司IPO材料造假,虚增利润,欺骗投资者,结果只受了少量罚款,对不法分子和不良企业并未起到震慑作用。

汇率的启示

汇率问题也是海外投资必须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往往汇率的波动会对投资收益产生巨大的“对冲效应”,有时候甚至会抹平辛苦一年下来的收益。所以,寻找一个汇率稳定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新加坡币相对于其他外币表现非常稳定、完善的资本市场以及多元化的专门人才造就了新加坡稳定的金融市场,吸引了很多正在崛起的亚洲财富,甚至欧美财富进入。不少中国富豪认为,新加坡比香港提供更为完全意义上的离岸解决方案。其他亚洲地区,如印度、印尼、泰国等富裕人士也逐渐将财富转移至新加坡,实现保值增值目的。

笔者列举了近6年的,新加坡、美元、欧元对人民币的汇率走势,如下图所示: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3/1567482286397001740.png

新币对人民币的走势图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3/1567482337167031987.png

美元对人民币的走势图

http://www.wnisun.com/nsjt_files/ueditor/upload/image/20190903/1567482364188049101.png

欧元对人民币的走势图

汇率走势

新币对人民币

美元对人民币

欧元对人民币

价格区间

4.42~5.18

6.04~6.96

6.51~8.84

波动区间

-11%~2%

-5%~10%

-24%~4%

波动幅度

13%

15%

28%


从上表可以看出,新币相对于其他货币对人民币的汇率比较稳定,近两年时间更是基本稳定在1%左右的波动幅度,对于在境外设立财富公司来说无疑是一大利好。

鼓励金融创新的启示

新加坡作为一个岛国,是一个开放、自由、竞争较为充分的经济体。

按照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现任负责人所持的观点,金融监管不应该让市场感到窒息,而是应该促进市场的运作,监管者可以提供“交通灯”和“道路指示牌”来进行引导,但道路安全最终还是取决于公路上的司机,也就是金融业的从业者。

因此,作为政府金融管理部门,MAS设定科学合理、严格有效的金融业发展基本规则,督促各被监管对象严格执行规则,着力维持公平、公开、公正的金融业竞争秩序,有效防范金融业发展的系统性风险,而绝不是通过严密的规制来防止金融领域单个金融机构、产品或项目的风险。

2017年,MAS在年报里提到了将加强打造新加坡的电子经济体系,具体内容有:

为金融科技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相应的孵化平台,在不造成重大风险的前提下,进行金融创新的实验;

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将加快资本市场中介牌照和基金管理人牌照审批的时间。平均审批时间将 最快在三个半月之内;

在2017至2018年,持续打造新加坡为一个灵活,可靠和高互动型的国际金融中心。

所以,MAS的金融创新政策给到了中国企业启示,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新加坡当局将持续的、大力度的推进金融创新扶持,给中国企业设立的财富管理机构,提供更广阔的舞台。

财富管理人才培养的启示

新加坡重视专业人才的培育,新加坡政府、金融机构及学者共同加强对专业人才在资产管理、研究分析及私人银行等关键领域之专业训练,并设立财富管理学院,加强投资者在基础理财规划及现金管理的技能。

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的简介如下:

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

背景

由淡马锡和新加坡管理大学(SMU)、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以及瑞士金融学院联合成立。与60多个机构形成了战略伙伴关系,包括私人银行、基金管理公司和杰出的商学院,旨在帮助亚太地区的高净值人群全面提升财富管理能力。

占地面积

三所中心总共占地面积接近52,000平方米。总部占地面积为3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为44,000平方米,拥有80多个演讲礼堂、辅导教室和会议室以及12个计算机实验室,可容纳多达16,000名学生。

师资力量

师资团队由金融学和财富管理领域的学者和国际金融机构的高层管理人员及私人银行家组成。他们分别来自新加坡国立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新加坡管理大学、瑞士金融学院、北京大学、清华大学、长江商学院、德意志银行、UBS、摩根斯坦利、花旗银行、星展银行等机构。

会员服务

企业、个人以及众多的专业人士和经理人员为学院构成了会员基础。新加坡管理学院因此能够为会员提供完善而有效的联系网络来互助沟通和交换意见。学院举办一系列内容广泛的课程和活动,比如工作坊、研习会、讲座和公司访问活动等,了解最新的相关领域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也享有使用学院的管理图书馆资源、研究成果及其它信息资料的便利。

交流合作

通过开设多种地区性课程并积极加入著名的区域性机构-诸如亚洲管理组织协会(AsianAssociation of Management Organisations)和亚洲区培训及发展组织(Asian Regional Trainingand Development Organisation),为来自中国、印尼、越南、马来西亚和印度等国家的学员提供培训,培训出无数的优秀国际学生

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资源设立的财富管理学院,旨在为亚太地区培育输送大批优秀财富管理领域的人才,为新加坡财富管理市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和活力。这也给中国企业在新加坡设立财富管理机构,提供了人才软实力支持。

2.中国企业在中国开发财富管理市场的启示

通过以上几方面的启示,可以看出,新加坡政府以前给中国企业勾勒出了一副立体的财富管理市场画卷,无论从宏观的政治、经济层面,还是到微观的企业税收、人才支持政策层面,都给中国企业点亮了“指路的明灯”。

同样的,也给中国企业在开发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带来了启示。而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的财富管理市场,将新加坡市场的启示带入到中国,无疑给企业的战略发展和业务布局拓宽了思路。

下面来看一组中国与新加坡财富管理市场的现状对比

财富管理市场对比

中国

新加坡

高净值人群

158万(2016年)

337万(2011年)

财富管理法规

分散在《网络安全法》《资产评估法》《企业所得税法》《民法总则》《反不正当竞争法》等各项法规中,对于投资人的保护并不到位

违反银行保密法,个人可被处于不超过12.5万新元的罚款,或者不超过三年的监禁,或者并处。如果是团体犯罪,可以处于不超过25万新元的罚款。

税收政策

个税税率3%~45%

无资本利得税

个税税率2%~20%

无资本利得税

客群特点

客群多来自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要求高收益

客群多来自亚太地区,以财富保值增值为主

人才培育机制

以各家机构自行对理财师团队培训为主

新加坡政府成立财富管理学院,为亚太地区培养输送财富管理人才

资产配置类别

股票、房地产居多

资产配置更多元化

由于中国财富管理市场启动较晚,所以高净值人群的积累低于新加坡。但是由于14亿人口市场的存在,意味着未来可以步入高净值人群的潜在人群非常大。同时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不断推进,相信在不远的未来高净值人群数量将会大幅增长。

所以,参照新加坡市场的发展启示极有必要。具体对中国企业来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自身规范化、专业化

“99号文细则”出台后,许多中小第三方理财机构并未停止代销业务,而是将“代销模式”转入地下,或出现一些“代销模式变种”,打监管擦边球。另一方面,大型企业向“产品端”转型。政策因素导致十多家大型信托公司成立了财富中心,进而对第三方理财客户造成较大分流。

而企业必须提前看清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趋势,代销模式不可持续,必须向专业化、规范化、多样化的综合行财富管理机构转型。一方面,逐步由产品导向业务模式向客户导向业务模式转型,通过专业的风险控制机制,进行多元化的产品采集与筛选,并基于此,为客户制定个性化的专属理财方案,简单来说要树立以满足客户需要什么为宗旨,而不是把分成高的项目推荐给客户。另一方面,积极开发个性业务,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形象”,促进了整个市场的业务模式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比如打造“私人银行”、“家族信托”为特色的品牌,不断拓宽细分子行业服务领域,垂直服务于为高净值、超高净值人群。

赋能理财师

由于中国的财富管理市场没有新加坡财富管理学院这样的人才集聚平台,所以企业有必要也有义务通过引入外部第三方培训机构和发展内部完善的理财师培训体系,打造向市场输送专业人才的平台。这样财富机构不但具备服务投资人的能力,还具备了赋能理财师的价值,这样,一方面财富管理机构的价值和品牌将一步提升,聚拢理财师这一财富管理市场的核心资源;另一方面,也弥补了财富管理市场人才培训的短板。同时,对于企业向资本市场发展将提供坚实的基础。

加强客户教育,呵护培育市场

由于中国传统财富端的投资渠道狭窄,投资人的一般认知中,往往喜欢配置自己比较熟悉的资产,比如股票、房产。中国近几十年依基础建设、房地产等投资带动的GDP高速增长,使得中国社会各阶层通过政策和人口红利快速积累了财富,但是随着经济结构的转型调整,这种告诉的增长必然不可持续,金融无风险利率肯定也会随之调整。所以,对于财富管理机构对于投资者的教育就尤为重要,必须让自己的客户知道,财富管理的首要目的是保值和增值,而不是一味的追求绝对的高收益,产品的收益是根据市场的供需来调整的,这里面有政策因素、行业因素、融资方因素等等。

而理财师门要做的就是把这些产品的来龙去脉说清楚,把收益和风险都说清,让投资人明白资金的用途是什么,潜在的风险有哪些,有哪些安全措施,让项目信息公开透明,并做好合格投资者的鉴别,让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风险偏好来决定买什么产品。使得投资客群不断提升对于财富管理的认知水平,这样整个市场将会越来越成熟,基础越来越稳固,行业发展也将可持续。

1560908574792026776.jpg


新加坡财富管理行业持续发展的动因包括: